家乐福事件,是最近一次西方世界与中国正面碰撞后,国人的一种本能反应。碰撞突如其来,激动也在情理之中。随着奥运会的临近,类似的碰撞或许还会发生。好在随着火炬的长征,我们已经见了世面,更长了见识。从最初海内外伤情动感,到中国人渐渐理性面对,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国民心态淬了一次火,北京奥运主场也由此多了一层绝不脆弱的人文保障。
激情自由迸发
网上有人好奇:“到底是谁最早提出抵制家乐福?”
跟帖五花八门。“是千千万万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国人提出来的”,这是被复制最多的一个答案。
成都网友“萝雨宁馨”是最早将家乐福纳入“抵制清单”的网友之一。10日上午9时51分,她在天涯社区发帖《爱我中华,抵制法货》。
“这次是我少有的一次冲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个1981年出生的女程序员说,“我看到一个网友提出抵制家乐福,但那帖被埋得很深,顶不起来,为了醒目,我单独开了一个。”
26岁的“水婴”,也是“80后”,在北京一家IT公司上班。10日上午10时45分,他将《抵制法国货,从家乐福开始》贴上“猫扑”网,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12日前后,一条短信悄然传遍几乎所有用手机的人:“奥运圣火不断受到骚扰,尤其在巴黎……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团结的力量!5月1日,让全国的家乐福冷场!”
短信末尾还有一句,足以使它跻身成功营销案例:“转发20个,你就是最爱国的中国人!”
激情,就这样被点燃了。
稍后,另一条短信被加进来:“家乐福后台老板路易威登公司曾多次资助达赖集团,支持其分裂中国的罪恶行径。”
一直关注事态发展的一位民意调查专家对本报记者说,不论是网络还是短信,民众自发的声音,很可能并非单一来源。它们不约而同出现,在极短时间内形成海量的自由传播,确实说明当时人们对法方的不满情绪异常强烈。
4月14日~16日,新浪网连续3天的在线投票显示,88%的网友赞成抵制家乐福。
4月15日~17日,本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题客网,通过数据库实施的全国民调显示,赞成抵制家乐福的比例,比在线调查低很多,但也过半——51%(7240个样本)。
辩争互不相让
反对抵制家乐福的声音,也出现了。
“网络让微声弱音也有了舞台。围绕抵制和反抵制,争论很充分,声音也相当嘈杂。”一位传播学专家对记者说。
6天后,家乐福表态了。4月16日,中国区家乐福向媒体发出声明,“家乐福集团支持个别非法政治组织的传闻完全是无中生有和没有任何依据的”。
随后,路易威登老板贝尔纳-阿尔诺公开申明,他与达赖和藏独从未有资金往来,也从未支持过反对中国政府的组织。
法国家乐福总裁若瑟·迪朗,也多次面对媒体坚决否认支持达赖,称“从未直接或间接支持过政治、宗教势力”。
家乐福的“声音”没能减缓中国公众抵制情绪的急剧升温。相反,一个不知源头的消息又进一步激动了许多人:“法国政府准备拿出两千万美元,用于家乐福五一降价促销……要让中国人在促销中挤破家乐福,最好踩死几个人。法国电视台也在积极做准备,拍摄中国人到家乐福疯狂购物”。
一位传播学学者对记者说,群情激奋时,这种比较极端的传言,因为迎合了大家的心理情绪,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鼓动性。在北京某跨国软件公司工作的黄宇(化名)告诉记者,那几天,她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几封呼吁抵制家乐福的邮件,“我原本无所谓,但看到他们居然要通过促销来分化中国人,我忍不住了——抵制!”
火势趋猛,呼吁国人理性的声音开始被注意。4月14日下午,著名新闻摄影记者贺延光,在个人博客上贴《我不赞成抵制家乐福》,他直言:“这么大的情绪就像传染病一样快速蔓延,很令人担忧”。文中说,13日,他去了家乐福,买回来的全都是国货,“那个超市养活着数百名中国职员,在那货架上数万种货物的背后,恐怕不会少于数百万的中国工人。”
与贺延光差不多同时吁请国人理性对待的,还有三位公众人物: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凤凰卫视主播何亮亮和闾丘露薇。他们的观点同贺延光近似,在网上的待遇也差不多——少量的支持,大量的板砖。
学者不同的理念与思辩
知识界也在更深的层面进行着思辩。
王小东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民族主义代表人物,他本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的一批海归,这次成了“抵制思维”的主要代言人。他对本报记者说,就在这10来天,他已经记不清接受了多少中外媒体的采访。在一场激烈的电视辩论中,他这样“捍卫”了抵制行为的合理合法性:“不管家乐福有没有过错,不管法国货有没有过错,这次国人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都是可以的。”
他请大家思考,奥运火炬传递与中国的西藏政策没有关系,金晶更非决定西藏政策的人,但敌对势力为什么还要通过袭击奥运火炬、袭击金晶来表达他们的抗议呢?
在电视辩论时,王小东还提到WTO规则中的“交叉报复”。这是法学博士成晓霞最早在博客中国的座谈会上提出的观点。“我们完全有权选择最方便的抵制对象。一个国家的A部分冒犯了我们,我们也许够不着那个A,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那个国家的B部分进行报复,以对那个国家施加压力,这就是国际法中‘交叉报复’的原则。”王小东说:“WTO就明确认可在国际贸易关系中采用这个原则,这个原则用到其他国际矛盾中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抵制思维”的支持者大多是年轻人。
一位“80后”给本报来信:在一段时期内不去家乐福购物,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抵制活动。网民只是在选择“用脚投票”——用自由购买商品的权力来表达不满,而不是“用脚踢人”——去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和他人的合法财产。面对西方嚣张的反华言论,如果连这种表达都没有,也太冷血了。
“不抵制思维”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著名学者,薛涌。他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后发国家的经济崛起可分两种模式:一是自力更生模式,特点就是通过产业保护发展民族工业,并立足于本国市场。另一则是有求于人的模式,它强调进入世界体系,以国际市场为经济发展的基点。这两种模式,需要两种民族文化心态。一是干什么只图自己痛快,民族主义精神强烈。二是该弯腰时就弯腰,把别人接受自己当作发展的首要条件。
中国已经放弃了第一种发展模式,但我们毕竟在其中发展了将近30年,有一套为这种模式所滋养的文化,即便是“80后”,也是被这种文化所培养。同时,再加上近代的惨痛历史,民族自尊心格外地强。动不动就有受辱的感觉,动不动就要给人家“一点颜色看看”。薛涌说:“抵制家乐福就是这种心态的表现。”
“不抵制思维”,在学界得到了更多的共鸣。“西方媒体有失真的报道,必须加以辩驳和指责。但由此上升到批判一个国家或者某公司,或者用一个整体化的‘外国人’、‘西方媒体’来描述,这就好像要做一顶给一万人戴的大帽子。”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说,“在这次抵制事件中,我看到很多网民有一种整体性思维下的含混、模糊逻辑。”
4月1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一些专家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理性对待”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情绪之后是理智
面对中国民众的强烈情绪,法国政府开始行动。在一周时间内,法国先后派出3名特使前来访问。
其中,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行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接谈到了抵制家乐福事件,他表示理解中国人民的感情,但不赞成任何形式的抵制,既反对抵制奥运,也反对抵制法国企业,“因为抵制就意味着决裂”。
对法方的姿态,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作出了回应。4月22日,商务部出来表态,“家乐福等一些企业表态反对‘藏独’、支持北京奥运会,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4月25日,家乐福中国区媒体经理陈波告诉本报记者,家乐福中国区临时取消了“五一”促销活动。“这是为了表达对目前中国广大民众情感的充分理解和高度尊重。”
事情似乎在走向平静。在网上,一位网民发帖《我为何停住了抵制的脚步》赢得很多点击。他陈述了自己的五大理由:
一、一个国家赢得尊严的必要条件是强大的国力。强大国力只能从稳定的社会秩序中来。一旦大范围的抵制和抗议,势必破坏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相互依存、互利互惠已成基本规则,盲目地抵制某个跨国企业或产品,可能损害的是本国利益,也会影响本国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三、敌对势力在这一时刻借西藏问题发难,不是偶然的。因此,我们不要盲目过激,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四、我国已树立起了稳定、开放的国际形象,一旦因为盲目抵制和抗议,破坏了这样的形象,我们将损失惨重。
五、西方敌对势力施加这样那样的压力,使出这样那样的花招,不希望我们办好奥运会。而办好奥运会,不让他们搅局,就是最好的回击。
4月28日,在本文截稿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题客网,进行了一次2.4万多个样本的民意调查,在回答“怎样对待此类问题对解决问题最有帮助”时,高达85%的人选择了理性,其中45.40%的人认同“应该持理性分析的心态”,39.28%的人认同“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的心态”。同期调查显示,公众认为“最应该避免”这样3种情况:“反应过激”(64.74%)、“使用方式不当”(56.95%)和“过分忍让”(46.49%)。
4月24日,黄宇又收到了一封邮件,《五一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要去家乐福门口聚集》。文章开头就说:“网上到处是抵制法国家乐福的文章,我也支持抵制,但大家是否想过这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文章呼吁:“小心中了奸计!”并建议“不要去闹事,不要去打砸,不要去焚烧法国国旗。”
黄宇说,看完这封邮件,感觉身边一度表现得非常激愤的同事,其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
也许,这就是家乐福事件的尾声——一个民族的理智与情感,在澄清的底线之上,再次选择坚强的和谐。
时间永远在向前走,中国人也是。
100天后,各国朋友将自远方纷至沓来,北京——欢迎你!(本报记者 叶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