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西宁简介:天路起点中国夏都 青藏高原铁路枢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19:51  新浪体育
西宁简介:天路起点中国夏都 青藏高原铁路枢纽
夏天的西宁
西宁简介:天路起点中国夏都 青藏高原铁路枢纽
新宁广场

  概况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湟水上游,东经101°49′17″,北纬36°34′13″。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

  西宁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贸中心,迄今为止有着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和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以及正在建设的国家级西宁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全市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5年末常住人口209.50万,市区常住人口102.94万人。

  西宁市区平均海拔2295米,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8.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由汉、回、土、藏、蒙、满、撒拉等36个民族组成,是黄河上游第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33%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兰一西一拉”(兰州一—西宁一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历史

  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公元前121-111年间,西汉霍去病将军在今西宁设立了西平亭,标志着西宁正式纳入了西汉的版图。两汉以来,地处湟水谷地的西宁等地生产得到了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西宁及其周边地区在政治、经济、交通和军事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西宁属曹魏的统治范围。222年,魏在今西宁市修筑了西平郡城。公元265年,西晋在今湟水流域仍置西平郡,辖西都(今西宁市)等地。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秃发部据今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地区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南凉,曾一度建都西平(今西宁)。公元445年,北魏灭鄯国,改西平郡为鄯善镇(今西宁)。公元526年(北魏孝吕二年),又改鄯善镇为鄯州,辖西平(今西宁市)等地。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改鄯州为西平郡,辖湟水、化隆二县,今西宁为西平郡湟水县的辖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在青海东部设鄯、廓二州。鄯州辖龙支、湟水二县,今西宁为湟水县辖地。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角厮哕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北宋改鄯州为西宁州(取西方安宁之意),隶属于陇西都护府,从此,“西宁”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公元1227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南渡黄河攻占西宁州,西宁并入元朝统治。公元1373年(明洪武六年)西宁州改为西宁卫(今西宁)。公元1385年(洪武十八年)动工修建西宁卫城。现西宁七一路南侧保留的古城墙就是明西宁卫城的遗迹。公元1645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进入西宁。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公元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北洋政府改革清代建制,废西宁府,保留西宁道,西宁是道府所在地。1927年(民国十六年)撤西宁道,设西宁行政区长官。1929年,南京政府设立青海省,以西宁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解放西宁,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同时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西宁市为青海省省会。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