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新华网:抵制奥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17:20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4月16日电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新华社记者李丽

  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和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奥巴马,近来都要求布什总统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是,他们大概忘记了1984年苏联带头抵制洛杉矶奥运会时,美国观众在开幕式上是如何对顶住政治压力而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报以热烈掌声的。

  1984年的美国人,最痛恨的大概就是“抵制”这个词,最反感的就是把奥运会政治化。由于“抵制”,世界上一半体育强国缺席,洛杉矶奥运会成为一届残缺的奥运会。可以说,美国正是冷战时期抵制奥运会行动的最大牺牲品和受害者之一。抵制奥运,奥运政治化,从此不被世人认可并早已被历史所摒弃。

  当年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非要取悦美国,也不指望美国的回报。但美国少数政界人士却如此迅速地“好了伤疤忘了疼”,以怨报德,重拾当年被自己踩在脚下的“抵制”旗帜,对人对己实行双重标准,实在太不厚道!口口声声要维护“道德制高点”的佩洛西等人,自己却置身于“道德低谷”。

  当年美国向中国“反抵制”致谢的掌声犹在耳边,何以时隔不远,“抵制北京奥运会”再次成为某些人赶之不及的“时髦”了呢?-是因为有人需要塑造“人权斗士”的形象以提升选民支持率,还有人更需要借此机会遏制中国甚至搞乱中国。在所谓“人权”的幌子下,北京奥运会和奥运火炬传递被西方反华势力和“藏独”分子堂而皇之地变成了谋取政治利益的场所。

  当中国火炬手、残疾女孩金晶不惜皮肉之伤才护卫住手中火炬的时候,她的人权何在?当一些火炬手因少数破坏分子扰乱而被剥夺了亲手触摸奥运火炬的荣耀之时,他们的人权何在?当北京乃至中国为全世界人民的奥运会尽职责、尽义务、尽能力而苦干七年,却面临“抵制”的威胁,他们的人权何在?当全世界参与和享受奥运会的权利遭到侵犯时,“以人权之名抵制奥运”只能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拉萨“3·14”事件,是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却被英美等西方少数人士和媒体视为“藏独”分子的“独立宣言”。英国人是否忘记了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令他们谈虎色变的北爱尔兰暴乱时期?当年以北爱独立为最终目的的爱尔兰共和军在英国对警察、士兵和平民进行了一系列袭击,被英国列为“头号恐怖组织”。而几十年后,在拉萨对平民百姓进行打、砸、抢、烧的“藏独”分子和策划煽动拉萨暴力犯罪事件的达赖集团,却在英国媒体笔下摇身变为了“自由斗士”。

  在伦敦、巴黎和旧金山的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少数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人士和媒体也在摇旗呐喊支持那些用暴力破坏火炬传递的捣乱者。仿佛突然之间,西方人都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国情。然而,他们有多少人去过西藏,甚至去过中国呢?

  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中国中央政府同达赖集团的矛盾,是分裂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是讨论西藏问题的大前提。而领土和主权问题,不仅是在中国,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媒体对这个问题的不实甚至歪曲报道,才激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愤慨和中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民间自发抗议。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西方媒体居然对海内外华人这种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心,以及受到诽谤后正常的愤怒之情也产生了质疑,认为是被“政府操纵,受到蒙蔽”。

  难道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火炬传递到各国时,如果有人站出来大喊“北爱尔兰独立!苏格兰独立!”并阻挠火炬传递队伍行进时,英国会对这些“民主举动”表示热烈欢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不希望别人对他们做的事情,自己先不要对别人做。

  冷战已经结束,但过时的冷战思维,仍然顽固地延续着负面影响力。但这恰恰是为什么双方更需要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抵触和对抗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正是这样一个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良机,它创造了一个双向沟通的绿色通道。那么,为什么要抵制这样一个机会呢?

  深一步想,鼓吹抵制北京奥运会、破坏火炬传递的“藏独”分子,是不是正希望看到误解和成见的延续甚至加深,从而为达到自身政治目而谋求苟延残喘的空间呢?(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