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病痛可以折磨人的肉体,但无法改变他们拼搏的意志;地震能够夺去生命,却无法摧毁人的精神意志。“我们不是运动员,不能到奥运赛场上竞技。但是,我们可以在巨大的自然灾难中展示顽强,”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镇的小学校长谭国强说,“无论是竞技还是人生,面对挫折与灾难,我们只有更加坚强。”
当南非游泳名将纳塔丽·杜托作为首位残疾人选手,收拾行装准备奔赴北京参加奥运会时,重灾区青川县的农民王志强也打好行李箱,踏上远赴俄罗斯的“打工路”,他要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为妻子和女儿重建一个幸福之家。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在男子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运动员阿赫瓦里在19公里处被挤倒了,肩膀和腿部都受了伤。但是,他咬紧牙关,坚持着一瘸一拐地“走”回了体育场。此时,距他出发已过去了4个半小时,相当于别人跑两个马拉松的时间。然而,尚未退场的现场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起立为他欢呼和鼓掌。
北川县陈家坝乡青林村61岁的赵义富老汉,也有自己的一种“马拉松”。灾后初期,身在安置点的赵老汉,每天都要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村子里,给家畜们喂一次水。那里,有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
和运动员坚韧地完成比赛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灾区百姓们,也正在用这种一往无前的心情,坚韧地、顽强地把日子过下去。
即使是在圣火到来的日子里,灾区也处处闪现着“边重建、边迎奥”的自强不息抗震救灾精神,辉映着奥运之火的神圣与伟大。
8月4日,“祥云”火炬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这座汶川大地震初期成为5万多避难灾民“诺亚方舟”的体育馆,再一次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这座体育馆一个月前就基本没有灾民了,大家早就急着回去“重建自己的家了”。
奥运让战争、政治、歧视走开,灾难让全世界人民心手相连
奥运让战争、政治、歧视走开,而灾难让全世界人民心手相连。当奥运会与大地震在2008年猝然遭遇之时,和平、光明和友谊的光辉也因之而空前耀眼。
2008年4月30日,在“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欢乐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人民,下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伦敦,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迎接这具有意义的100天。在随后中国内地的圣火传递中,闪现在镜头前的,除了中国火炬手之外,还有一些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的外籍火炬手。
奥运没有国界之分,抗震救灾同样让人感受到全世界的温暖。就在地震发生当晚,英国洞穴探险家马特·瑞安就赶往震区,用刀在竹林中砍出一条生路,救出被困山上的中国工人。随后,在都江堰、绵竹、北川等灾区的废墟上,到处闪现着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专业救援队员忙碌的身影。
地震发生后,秘鲁、佛得角等国还宣布了全国哀悼日。欧洲议会通过议案,向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对中国发生的大地震表示同情和慰问。在中国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期间,多个国家驻华使馆降半旗志哀。
国际体育界也给予中国最大的支持,国际奥委会宣布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7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支援,国际智力运动联合会捐款20万美元、世界桥牌联合会组织力量募捐到30万新币、该联合会副主席蔡国雄还个人捐款100万港币……
8月2日,在奥运圣火正式来到四川的前一天,国际奥委会、北京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宣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800万美元。
快乐和希望不仅属于四川灾区人民。7月29日,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0天之时,国际奥委会宣布解除“禁赛令”,同意伊拉克参加奥运会。这让北京奥运会成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单位的一次盛大团圆。
3天后,奥运会大幕就将在北京正式开启。跳跃的圣火,带着8800万四川人民的坚强和热情,从灾区飞向北京。我们期冀,不灭的圣火永远燃烧在奥运圣殿上,让世界记住奥林匹克永恒的拼搏精神,记住中国人民面对灾难的顽强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