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火炬传递城市解析之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10:35  新华网

  奥运火炬开始嘉峪关传递 首次与长城“亲密接触”奥运圣火嘉峪关传递开始零距离感受雄关钢城风采

  新华网甘肃嘉峪关7月6日奥运专电(记者连振祥、宋常青)北京奥运会火炬7月6日在嘉峪关关城进行甘肃第二站的传递。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6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长城内外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嘉峪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游击将军府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关帝庙属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507年)重修之建筑。文昌阁始建于明代,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在嘉峪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1987年,“万里长城—嘉峪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奥运圣火接力传递专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