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圣火还未到心已燃烧 贵州各族人民期盼“祥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6:25  新华网

  “奥运盛会北京开,‘祥云’飘到山寨来。牛角酒香让你醉啊,苗家山歌唱开怀……”

  奥运圣火“祥云”即将来到贵阳城的前夕,记者来到贵阳市花溪区苗族聚居的花溪村,正赶上村民们在场子中演唱自编的“迎奥运”山歌。歌声婉转,芦笙嘹亮,传达出苗家儿女喜迎奥运的欢乐之情。

  村民刘正明说,听说圣火“祥云”要到贵阳传递,花溪村的乡亲们自发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凑出了十几首歌唱奥运的山歌,在村寨里演唱。“迎圣火、办奥运是国家的喜事,也是我们苗家的喜事,心里高兴就唱起来,”村中的山歌“歌后”刘桂英笑着告诉记者。

  而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另一个古老苗寨——郎德上寨,这几天寨子变得更加热闹。圣火传递在黔东南州段的起始点,就设在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苗族寨子里。寨子里年已80岁的“芦笙之王”吴王九把他高达7米的大芦笙又调又擦,按老人的说法,要让圣火听到“最好听的芦笙曲”。67岁的侯天英老人是寨子里公认的“苗绣”高手,老人选了一批自己亲手绣成的精美绣片,要送给来到寨子里的火炬手们。而寨子里的年轻人一到晚上就练习木鼓舞和竹排舞,把苗家的祝酒歌唱了一遍又一遍。

  在圣火传递贵州省最后一站的遵义市,迎圣火、庆奥运的方式多姿多彩,群众自发的庆贺活动多种多样。为迎接圣火“祥云”,由上百位老太太自发组成的黔北腰鼓队,每天坚持到公园里练习腰鼓,向观众宣传奥运知识,风雨无阻。69岁的腰鼓队员江流惠说:“迎圣火就要锣是锣、鼓是鼓,整齐有力,惊天动地。”其他如钱杆舞、薅秧歌、吹唢呐等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也以迎圣火、盼奥运为主题,在各个社区和村子里热热闹闹开展起来。而在遵义市著名的红军山上,每天都有一批白发苍苍的老人放声歌唱。他们将在圣火到来的那一天,向八方来宾高唱《遵义欢迎你》。

  随着圣火“祥云”的到来,奥运知识也走进了一座座地处偏远的侗家、苗家山寨,走进了一个个街道、社区中。在雷山县的南花苗寨,村民杨晓梅拿给记者一张红纸单,上面印着几十道奥运知识问答题,村委会给寨子里家家都送了这样的红纸单。在遵义市北京路办事处插旗山社区,居民孔繁东随手拿出一份记有上百个奥运小知识的小册子,诸如奥运会起源、马拉松的含义、什么是奥运精神等,十分周详。孔繁东说,这些都是社区居民自己在网上、报刊中收集的,大家互相交流,小册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山歌与芦笙的唱和之中,在一问一答之间,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就这样走进了一个个山乡人家,走进了小巷里弄。

  奥运的圣火,点燃了人们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热情。在遵义市,成千上万的居民参加了迎奥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大赛,各展其能。全市还举行了“爱护森林、迎接奥运”登红军山活动。这个市汇川区的校园集体舞大赛吸引了2000多中小学生参赛。在迎奥运活动中,一批贵州独有的民间体育绝活纷纷亮相。仁怀市后山乡举办的苗族“采月亮”活动,集杂技与民族传统体育于一体,盛行于赤水河流域的“独竹漂”一展水上运动绝技,集民间舞蹈与民间体育于一体的亿佬族高台舞狮,以独特的方式,让全民参与的奥运精神,与贵州多彩的民族体育运动实现了对接。

  奥运圣火未到,贵州各族人民期盼“祥云”的激情已经燃烧,贵州各族人民参与奥运的热情高涨。“‘祥云’飘过的地方,奥运的花儿处处开。北京奥运定成功啊,中华民族笑起来。”从侗族山寨飞出的这情真意切的歌声,不正是北京奥运成功的先声吗?(新华社记者赵鹏 王丽 李忠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