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火炬手就在我们的身边 的哥登上火炬传递最高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09:28  东方网-文汇报

  

  陶崇文登上上海火炬传递最高点。

  416位上海段火炬手中,有抗震救灾的英雄,有名闻遐迩的明星,有曾为国家争得荣誉的体育健将,更多的却是再普通不过的市民。的哥、理发师、外来务工者、街道干部……也许你曾与他们擦肩而过,也许你正与他们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同一片蓝天下,他们擎起火炬,将奥运精神洒向申城每个角落,或许这正是奥林匹克参与精神的最好写照。

  陶崇文:将希望传遍世界

  在东方绿舟,陶崇文接过圣火,一路登高,来到上海站火炬传递的制高点智慧大道——在这里,他高举火炬,与周围的群众一同为奥运、为灾区呐喊。“火炬象征的是一种希望,”陶崇文说,“我把火炬带到了上海段的最高点,希望它能够将希望和光明从这里辐射到灾区、传遍世界”。

  29岁的陶崇文11年前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2000年国庆节那天,几名乘客拿出一叠假冒的强生公司乘车票,想和陶崇文兑换2000元现金,却被他锐眼识破。歹徒见利诱不成,突然从包内抽出一把匕首,抵住他的脖子。陶崇文与歹徒斗智斗勇,并机智报案,协助警察将3名歹徒全部抓获。24岁的他成为上海交通系统最年轻的劳模,如今又成了一名出色的汽车拉力赛选手。

  在这次火炬手的社会招募中,陶崇文积极报名并如愿以偿。然而,就在奥运圣火即将到达上海之际,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强烈地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陶崇文说,“大地震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一次挑战。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渡过难关,把奥运办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实力。”

  殷仁俊:让梦想世代传递

  他从第118棒火炬手那里接过圣火,在原地肃立,向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人们表示沉痛哀悼。然后,这位“新上海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一起高呼“中国加油、四川加油”,将圣火和希望向前传递。

  他就是18年间为老人义务理发23万人次的殷仁俊。二十多年前,这个江苏小伙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对老年夫妇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美发店,如今已小有规模。殷仁俊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改革开放我不会来上海,没有上海人的帮助也不会有我的今天。”他就是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为福利院的老人免费理发修面,一干就是18年。

  在虹口区社会福利中心,每位老人的床位殷仁俊都谙熟于心。老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小小一把剃头刀,平常生活少不了。义务理发十几年,对老人爱心比天高。人人都能学他样,和谐社会早来到。”殷仁俊说,能成为火炬手他非常激动,如今家中最贵重的东西就是“祥云”火炬。他说,火炬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他要把这个火炬留给女儿做嫁妆,让这种希望与力量世代传递。

  朱国萍:用真心换得民心

  “当我接过圣火的时候,觉得这支小小的‘祥云’里涵盖了全部的梦想,”第206棒火炬手朱国萍说,“听到周围的群众高呼‘中国加油、奥运加油’,我只觉心潮澎湃,不禁握紧拳头,和他们一起呐喊。”

  朱国萍是来自长宁区虹储居委的居委会主任。在她的小区里,有一块“感恩石”,上面书写着这样几个字:以此感谢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它记录了朱国萍在17年间为小区居民奉献的一点一滴。

  回顾在居委会工作的经历,朱国萍体会最深的,就是用真心换民心。虹储居民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基础设施日益老化。2006年,朱国萍带领党总支干部四处奔走,为小区的“旧房”换上“新胆”。正是她十多年的努力与付出,让小区居民深切地体会到政府的关爱,“感恩社会,回报祖国”的意愿也尤为强烈。得知四川发生大地震后,许多居民主动联系居委会要求捐款。募捐动员开展至今,住户数不足1000户的虹储小区就筹得了近7万元的善款。

  朱国萍说,作为火炬手,自己传递的不仅仅是圣火,更有爱和奉献。收火仪式上,她和许多火炬手一起上台,在募捐箱内又一次投入自己对灾区的关爱。

  本报实习生陆纾文本报记者沈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