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人称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上海:混杂即自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3:21  北京晚报

  上海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个充满冲突的城市,有着彼此矛盾的面容,给人截然不同的印象和回忆,提供千百种毫无共同之处的生活方式。即使是这座城市公认的心脏外滩,在它建成的过程中,也被欧洲访客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三十年代末的欧洲人,本想嘲讽一下外滩的混杂无章,但竟被上海人毫不羞耻地接受下来,并引以为骄傲。

  上海从著名的三十年代走来,经历了世界民族独立大潮中旧通商口岸城市的共同命运,清洗,凋败,再兴起,如今再次成为机会和掘金的神话所在地。在欧美深感疲惫的年轻商人们,再次热衷谋求来上海工作的机会,到上海来,意味着丰厚的海外补贴,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待遇,更满足的虚荣心,以及探寻启蒙时代东方遗韵的有趣个人阅历。如今在上海的公共场所,大概有超过一打不同口音的英文同时袭击你的耳朵。黄包车业已消失,但满街狂按喇叭的恶习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车,德国车,日本车,韩国车,国产汽车,组装汽车,豪华的,简陋的,风尘仆仆的,包括八十年代出产的脚踏车和拾荒者堆满废纸、旧电视机以及各种弃物的板车,都在狭小的街道上夹裹在一起缓缓而行。年轻情侣们拿着本地小报的美食版,讨论去吃韩国烧烤,还是非洲的古斯古斯,旅行社的大玻璃窗里贴满了假期新开发的旅游路线,十天新西兰自驾车旅行,十天印度金三角考古行,夏天西藏豪华行,香港购物美食自由行。乞丐们仍旧利用自己身体上奇异而恐怖的创伤刺激着行人们,在最简单的美式快餐店里,也总能看到穿着朴素的本地居民拘谨地吃着辣味汉堡,那些并不喜欢美国人口味的人们,只是喜欢这里安静的环境,可以与旧日的朋友聊天,咖啡馆的消费太高,点心店的环境太乱。中国女孩的穿着常常比外国女孩还要勇猛,但也能时时看见家教极为严格的小家碧玉。在公车上,有时也能遇到一对半老的游客夫妇,当着满车厢的人,老妇勇敢而别扭地坐在老夫的大腿上,他们大概以为,在这花花世界,就该如此做派。但细看他们的脸,那里有种极为困惑而羞愧的神情。在星巴克里遇到一桌中国青年用美国中部清晰口音的英文谈天,并不让人十分好奇,那是乘暑假回外婆家的孩子们。而他们说的内容,也许是下个星期要给安徽农村孩子送助学金过去,这是在某高中华裔同学建立的小小助学基金。

  沧海桑田过后,上海仍旧是混杂的,因为混杂而生机盎然。它仍旧令人难以概括,但正是赖于此,才将自己与其他大多数城市区别开来。所以,混杂就是它的自我。这个自我,带给它无穷的麻烦:冲突,误解,矛盾,孤独,独特,也赋予它巨大的能量,走向世界的恒久热情。

  这是个性格独特的城市。只要这个城市仍有大把的机会,仍有投机的气氛,这种混杂就不容易消失。其实,即使是全市男女老幼都只穿蓝咔叽制服的年代,它的性格也没改变过。 F10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