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代欧洲3大汉学家施舟人:我当火炬手传递中国文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18:4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黄翔

  今天下午,奥运火炬在厦门传递。第八十四棒火炬手是一位高鼻梁、花白头发的外国老者,他的中文名字叫施舟人,与施寒微、顾彬一起并称为“当代欧洲三大汉学家”。

  几天前,记者在福州大学“西观藏书楼”拜访了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我是一名传递中国文化的火炬手,让中国文化之火在全世界传播。”施舟人说。

  二00四年,施舟人被法国总统授予荣誉骑士勋章,二00六年,他获得中国政府授予在华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友谊奖”。“但是,当一名火炬手,是我这一生中最光荣的一个头衔。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他说。

  施舟人出生在瑞典,祖籍荷兰。年轻时,他就被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所吸引,跟随法国汉学家康德谟研究中国道教史。一九七九年,他来到中国,此后,中国就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二00五年,他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去年,他又被联想集团推荐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

  五年前,施舟人与妻子袁冰凌在福州大学创建了“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他给这个中心取了一个古雅的名号——西观藏书楼。施舟人解释说,东汉时期,中国有了第一个图书馆,是当时的皇家藏书楼,名为“东观”。而他创建的“西观藏书楼”,收藏的都是西方学者研究汉学的书籍,故取“西方观景”之意。

  不久前,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时受到干扰,引发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强烈不满。施舟人说:“我听说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法国举行抗议活动,我要是在法国,也会参加他们的活动。我注意到,法国总统也表示了歉意,他应该这么做。”

  他认为,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了解还很少,因此双方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但是这不代表西方对中国不友好,有时候好朋友之间也会吵架。”他说。

  多年来,施舟人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增进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最近,他又接手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召集多名学者把《诗》、《书》、《礼》、《易》、《春秋》等中国典籍翻译成各国文字。

  在诸子百家中,施舟人对道家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取名为“舟人”,是因为老子是“周人”,庄子的名字叫庄周,也有一个“周”字。谐音为“舟人”,则又包含着“渡人”的意思。

  奥运火炬手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当记者问施舟人是以什么身份来担任火炬手时,他沉吟片刻后说:“我是以中国人朋友的身份。”(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