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圣火登珠峰转播设备曾出故障 手机拍照角度周密设计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00:46  哈尔滨日报

  5月8日9时17分,奥运火炬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通过电视直播,全球目击了全过程。火炬点燃仅5分钟后,人们就看到了新华社发自地球之巅的第一张照片。在这些可见的影像背后,蕴含着的艰辛却鲜为人知……

 故障转播设备“奇迹”恢复4分钟

  8日上午,在全球注视下,19名登山队员已到达距顶峰仅30米的地段,准备用火种灯引燃“祥云”火炬。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套顶峰转播设备出了故障。

  “出问题的那套,正是负责转播队员点燃火炬的。”央视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实况直播节目总负责张伟说。大本营的技术人员用对讲机反复与前方联系,可就是排除不了故障。

  “后来机器功能突然恢复了。”张伟说,“珠峰顶上气候条件复杂,很多因素我们无法说清。”设备正常运行了4分钟,期间吉吉手中的火炬被点燃,她刚往前走几步,设备又不行了,幸而此时场景已由另一套设备接过去。

 多数照片手机“即拍即传”

  火炬在峰顶被点燃5分钟后,新华社就向全球播发了首张现场照片。新华社奥运火炬珠峰传递展示前方报道组负责人刘宇说,“中国媒体从未在海拔8000米以上高度的现场实时传回过新闻照片。”

  在火炬珠峰传递过程中,新华社相当部分照片是用手机“即拍即传”,这是为了保证以最快速度发出。

  刘宇说,为防止相机冻住,“队员们携带的相机可在零下35摄氏度工作5分钟。我们要求队员把相机放在登山背带裤的前兜里保暖,暴露在空气中拍照的时间不超过30秒,每个画面拍照不超过3张。几个必须的重要画面,拍摄角度都经过周密设计。”

 提前进藏测试千余次

  电视现场直播和拍发顶峰照片,关键之一是要确保设备适应珠峰环境。新华社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王先齐说,此次用的相机为防冻相机,都将变焦镜头改为定焦,抽光全部润滑油。新华社后方发稿中心新安装了4台截屏设备,实现全程实时直播。新华社还曾组织摄影、技术人员数十人次进藏,前后测试了上千张照片。中国登山队副总教练兼副队长罗申也曾在不同海拔高度,帮助新华社对设备和信号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测试。(吴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