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福州火炬手徐真:第一个跳发球 排球场上“原子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11:26  东南快报

  威力像炸弹的跳发球在现在的排球比赛中已十分普遍,尤其是男排比赛中,常常一个跳发球就能瞬间置对手于死地。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跳发球手来自中国,来自福州,他就是我们这次要介绍的奥运火炬手——徐真。

  “我是4月份左右收到火炬手确认函的。”提到当时的心情,徐真笑道,“当然是非常激动啦。”不过却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平时在运动打球的时候,朋友经常会开玩笑地提醒‘别太猛啊,我们要保护好火炬手’。”能够手持火炬,代表家乡跑这神圣而庄严的200米,对徐真来说,这不仅是荣耀,更弥补了他当年与奥运会擦肩而过的遗憾。

  第一个跳发球 排球场上的“原子弹”

  身高190cm、50多岁的徐真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男排的主攻手之一,师从排坛名帅戴廷斌,与汪嘉伟、沈富麟是队友。不过真正让他成名的,还是“跳发球”。徐真是世界男排历史上首位在正式比赛中使用跳发球的人。作为“世界跳发球第一人”,他的名字被载入了排球运动的史册。

  徐真第一次在比赛中使用跳发球,是在1981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中,中国对韩国(当时称为南朝鲜)的第二局第一个球。徐真记得,那个球非常猛,直接砸到对方队员的脸上,“一下子就蒙了,他都不知道这球是怎么过去的!”这一“砸”给国际排坛的震惊堪比在排球场上投下颗原子弹!在随后的1981年世界杯赛中国队与世界冠军前苏联队的比赛中,面对徐真的跳发球,前苏联队员往往在球已经重重砸在场地上后还毫无反应。这球速究竟有多快呢?徐真说,当时的球速大约每小时150公里,是那个年代最快的球速。据徐真介绍,跳发球是中国的原创技术!除了徐真的“跳发球”,汪嘉伟的“前飞”“背飞”等都是引领世界排坛的超前技术。

  黄金时代 却与奥运擦肩而过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是中国男排唯一一次靠实力“打进”的奥运会。当时,刚夺得亚洲冠军的中国男排正值黄金时期,汪嘉伟、徐真都是当打之年,男排队员们在主教练戴廷斌的带领下,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跳发球也就由此诞生。但由于当时的国际政治原因,中国代表团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这次的失之交臂,也成为徐真此生最大的遗憾。

  徐真的话语中满怀遗憾:中国男排的“黄金时代”就在那几年,按照当时中国男排的实力,如果参加奥运会非常有希望打进前三名,因为之前除没胜过男排之首前苏联队外,排名第二至第四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波兰队均曾是我们的手下败将。

  “振兴中华” 为中国男排而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鲜有人知道这句在上世纪80年代振奋国人的响亮口号是北大学生因男排队员们喊出来的。徐真说,这句话源于一场惊天大逆转。 

  1981年3月20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在香港展开最后决战。当时由戴廷斌教练率领的中国男排迎战韩国队(当时称为“南朝鲜队”),中央电视台租用了国际卫星现场直播。在那场比赛中,中国队先输两局后连扳三局,以3∶2上演了惊天大逆转,夺得冠军。但因为比赛时间超过了卫星租用的时间,在最后一局激战正酣之际,转播信号突然中断,让守在电视机前的全国球迷没能亲眼目睹这振奋人心的一刻。但或许就是这突发事件才令北大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瞬间高涨,当从广播电台传出“中国男排以15∶9再胜一局,淘汰南朝鲜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消息,深夜的北大校园沸腾了,从群情激昂的庆祝队伍中传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并一夜之间传遍全国,振奋了一代青年人。

  回忆往事,徐真仍然为当年的奋起反击感到骄傲,他说,虽然后来成绩被女排超过,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确是那代中国青年受男排精神激励而喊出来的。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而自豪。

  本报记者 郑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