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奥运火炬坚强跳动的是一颗航天的“心脏”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10:5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高鹏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珠峰传递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领导小组火炬研发部部长薛利日前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奥运火炬在珠峰之巅熊熊燃烧,既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完美展示,也是“科技奥运”理念的生动体现。

  2006年1月,北京奥组委将珠峰特种火炬燃烧系统的设计攻关项目正式委托给航天科工集团。同年9月,航天科工集团通过竞标又拿下了地面火炬燃烧系统的设计任务。

  预混火焰与扩散火焰的“双火焰”、气相稳压装置……北京奥运火炬的燃烧系统设计中有多项科技创新。薛利表示,通过参与奥运项目,航天科工集团在技术上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她非常感谢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所付出的努力和留下的宝贵财富。

  “今天小小一把火炬,代表了我们航天50多年的技术基础。”她说,承担奥运火炬的研制任务代表了航天科工集团的社会地位、实力和竞争力,这个影响可能要远大于这些项目本身,其影响力也会是持续不断的。

  奥运火炬不仅凝聚着航天人的聪明才智,更饱含了他们的辛劳。薛利回忆说,刚开始在没有经费、没有项目技术经验、没有研制队伍的情况下,大家唯一的感觉就是着急。但第一次内部协调会给了集团领导层巨大的信心,二院、三院等下属单位均表示无条件地支持奥运项目。这些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直接促进了研制团队的组建和研制资金的保障。

  接手奥运火炬燃烧系统攻关项目时,也正是航天科工集团承担国家重点型号任务最忙的时候,怎样协调科技奥运项目和重点型号任务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集团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只能在保证完成型号任务的同时,挤占休息时间,加班组织奥运项目的攻关,”薛利说,“在奥运火炬燃烧系统的研制过程中,航天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再次得到了充分体现。”

  谈到自己的奥运火炬项目研制团队时,薛利的眼睛湿润了,时旸、谭邦治、宋欣、于世元、韩玉民、于喜国、董群、刘兴洲、薛亮、高炳欣、胡宁生、邵文清、叶中元、胡申林……一大串参与奥运项目的人员名字脱口而出。

  薛利说,7年来,虽然经历了酸甜苦辣,但因为有个好团队,自己一直幸福着。

  2007年5月,火炬登顶珠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消息传来,珠峰大本营内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细心的薛利在欣喜之余发现,电视画面上火炬燃烧时火焰不那么漂亮。于是,她暗自琢磨:要是火焰形态能再好看些就完美了。与此同时,一位电视转播人员自言自语:要是火炬燃烧的时间能再长一些,那成功拍摄到火炬在珠峰上燃烧的把握性就更大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薛利回到北京后,陷入一种矛盾的心情。“我们的研制人员已经非常辛苦,我实在不忍心再向他们提额外要求,毕竟我们的火炬已经达到要求了,完全没必要再给自己找麻烦。”薛利说。但航天人一贯追求完美的品格,最终还是促使她将自己的想法和那位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感慨向研制人员和盘托出。4个多月后,薛利接到了研制团队打来的电话——问题都解决了。

  讲到这些故事,薛利的声音已有些哽咽:“在第一次已经达到北京奥组委所有要求的情况下,他们又一次次地进行改进。每次这样的消息传来,我就有一种感动——航天人怎么这么棒,责任心怎么这样强!”

  今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薛利通过电视观看了圣火取火仪式。和许多观看者一样,她的心情格外激动。她说:“感觉就像自己的心脏在那里跳跃和燃烧,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奥运火、航天心’这六个字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接受采访时,薛利刚刚获悉自己当选奥运火炬手,并将在珠峰地区传递火炬。激动之余,薛利保持了航天人一贯的谦虚。她说:“许多工作在火炬研制一线的技术人员其实更有资格担当火炬手。我只不过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力,出了一个主意,建了一支队伍,功劳都是大家的。”

  对于北京奥运火炬,大多数人只会记得其外观,而对其内部燃烧系统却知之甚少。薛利对此却十分坦然,她说:“记不住我们没关系,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有我们航天人的贡献,北京奥运会火炬坚强跳动的是一颗航天的‘心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