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火炬手背后故事多:热情不逊观众 贴身藏私密(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10:34  广州日报大洋网

  傍晚时分,我们8号团队的火炬手大巴,在穿越了沿途百万市民迎圣火的旗海后,终于驶入了终点区域——天河体育中心,这里又是一个更壮阔的人海和旗海。在震耳欲聋的“中国加油!”声浪中,我高高举起了第201棒火炬,在圣火的照耀下,昂首向着前方跑去,此刻,我仿佛飞越在大海、飞翔在云天……

  尽管圣火在我手中传递的时间仅仅80秒,但她的火焰、她的光辉、她的理念、她的精神,将永远在我心中燃烧。 (李婉芬)

  第117棒陈伟胜:创下一人跑最长纪录

  身份:广州日报社体育新闻部主任

  作为本报在广州传递圣火的4名火炬手之一,我被编为火炬传递第117棒,倪惠英为118棒,按照安排,我将与她进行火炬交接。昨天,当我在117棒等候点等候时,陈家祠附近已是水泄不通。当我与116棒王睁茗交接后并跑过一段路准备按原路线进入陈家祠时,组委会官员突然上前告诉我因陈家祠传递通道已被市民堵住,临时决定火炬不传递进入陈家祠,要我直接向前跑。结果,我意外地创下了奥运会圣火传递的一项新纪录——一人“跳跑”3棒,一路跑到120棒火炬手王立军的交接点。

  虽然我完成了火炬接力传递,但心里却记挂住第118棒的倪惠英和第119棒颜志图2位艺坛大师,如果错过圣火传递,他们肯定会遗憾终生。组委会了解到情况后,马上决定为他们2人补棒,最后他们被补插到206棒与207棒之间,在天河体育中心路段完成了圣火传递。火炬传递结束后,我与倪惠英重新拿出火炬进行了一次模拟的火炬“交接”,完成了这段奥运火炬“交接”的传奇故事。(陈伟胜)

  第37棒黄越滔:求助警车方才突围

  身份:广州日报体育部记者、游泳健将

  作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广州站208棒最年轻的火炬手之一的本报记者黄越滔,是昨天的第37棒火炬手。昨天她完成火炬传递之后,一度被热情的市民团团包围住,纷纷要求与她和奥运火炬合影。由于场面比较混乱,最终黄越滔不得不向警方求助。

  后来,直到警方派出了警车,才将黄越滔“救”出重围。对于市民对奥运会和奥运圣火的如火热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黄越滔可能这辈子都会铭记在心。

  火炬手背后故事多

  昨日本报有4位同事是本次奥运火炬手,传递火炬结束后,他们向记者讲述了火炬传递过程中不为人知的花絮见闻。

  镜头一:火炬手热情不逊观众

  208位火炬手被分成若干组,在进行火炬传递前都要坐在一辆火炬手投放车上。黄越滔告诉记者:“车外的市民很激动,车上的火炬手热情同样高涨!每个火炬手下车传递,都会有人来喊,如:‘174号,准备下车传圣火了。’马上,车上的人都会高呼:‘174号,加油!祝你跑得精神奕奕,神采飞扬!’下去的火炬手还会跟附近的人击掌。火炬手们还会跟上下棒的火炬手商量以何种方式庆祝交接,有的是双手大力击掌,有的是轻轻碰火炬棒,五花八门,各出奇招。”

  镜头二:火炬手贴身“藏私密”

  火炬手有规定,身上不能携带私人物品,奥组委发的衣服也是没有口袋的。但是,不少火炬手会想尽办法藏一些贴心小物件。有的手里掖一包烟,有的袜子里掖一部手机,有的则在袜子里塞了200元钱,跑完后直接打的回家,让亲友第一时间见火炬。

  镜头三:火炬手离场俨如大明星

  昨天,火炬传递结束后,天河体育中心内部分警戒线开始解除,一位姓李的火炬手从南门到东门坐车回单位,没想到短短几百米路竟走了半小时,道路上全部是热情洋溢的市民。

  一路上,市民一眼就能认出火炬手,纷纷上前要求合影。有的市民还想近距离欣赏一下火炬。

  由于市民的热情高涨,许多火炬手只好走几步,拍几分钟照片,几百米的路要走半小时。不少市民说:“刚才人太多,看不清楚火炬手怎么跑的,现在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火炬手,过足瘾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