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奥运火炬接力发言人:我们的善意将来一定会有回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17:20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马邦杰 张荣锋

  3日深夜北京奥运圣火结束境外传递自澳门抵达三亚时,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新闻发言人曲莹璞回望境外21站接力的风风雨雨,感触良多。他认为:虽然圣火传递在伦敦、巴黎和长野等地遭到一些抗议分子的干扰,但这次北京奥运火炬“和谐之旅”一路播撒的友谊的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

  “早在圣火回到国内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来总体评价我们这次波澜壮阔的境外传递,”他说,“我竭力让自己的思绪沉定下来,冷静地思考我们一路发生的一切。境外的21个城市绝大多数是热烈欢迎圣火的,有些城市的传递被人为地破坏了,但那大多不能代表当地群众对待我们的真实态度。我们满怀善意去拜访他们,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误解,但我确信我们这份真诚的善意迟早会被他们理解,我们的善意将来一定会有所回报。”

  曲莹璞说,他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学到的“插话”(INTERVENTION)理论,对他分析这次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很有帮助。

  他说:“这个理论主张:你在与别人交流时说的一些话,可能不会马上产生效果,但那些话会有意无意地在对方意识中形成印记。在将来某个合适的场合,这些话就会在对方脑海中清晰地重现,他们对此会有所反应。”

  根据这一理论,曲莹璞认为,北京奥运圣火在境外撒播的友谊的种子迟早会发芽。他说:“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我们到境外传递火炬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双方相互了解。我们播下的是友谊的种子,将来只要有水和阳光,这些种子就会发芽。所以,我们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这次火炬传递取得的一些积极效果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他表示,一些西方媒体的片面报道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有些传递城市并不欢迎圣火。他说:“其实大多数老百姓是非常欢迎我们的。比如在长野,我觉得代表那个城市真实态度的应该是那些站在屋顶和窗口向我们欢呼致意的居民,而不是那些从别处赶来的抗议分子。这些捣乱分子很多是受雇于某些组织的职业人士,只要有钱赚,他们就会抗议。在巴黎,一个抗议分子甚至搞不明白西藏和西伯利亚的区别。”

  他认为,北京奥运圣火在伦敦和巴黎遭受的不礼貌待遇,说明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依然很深。他说:“这应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一些人对中国的发展壮大抱有恐惧和排斥、打击的心态。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地球突然变小了,过去那些遥不可及的西方国家突然变成了我们的邻居。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如何做好与邻居的沟通,打消他们的疑虑甚至畏惧,与他们和谐相处,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生活在两种或多种文化中间的海外华人华侨将是促进我们与西方沟通的催化剂和润滑剂。这是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的“和谐之旅”的结束,是一个新的“和谐之旅”的开始。曲莹璞说:“我们需要与西方进行更细致、更广泛的沟通,这是一个新的‘和谐之旅’。与奥运火炬接力相比,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

  作为一个媒体人,曲莹璞在经历北京奥运圣火境外后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火炬境外传递时,虽然依旧能够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发布一些混淆视听的片面报道,但他们一手遮天的时代正在终结。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