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记者随登山队向着珠峰挺进 体验寂静寒冷的珠峰之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08:49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昨天下午抵达珠峰大本营绒布新闻中心,已经整整一天。虽是短短的一天,但经历了上午的阳光灿烂、下午的狂风大作以及夜晚的寒冷、失眠。这经历奇特但又温馨,注定在人生历程中留下难忘的一页。

  向着珠峰挺进

  在“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奥运圣火传递口号的激励下,我们从4月25日开始一直向着神圣的目的地——珠峰挺进。

  25日晚夜宿日喀则,26日夜宿拉孜县,27日夜宿定日县城附近。在这几天里,由于没有关于珠峰活动方面的信息,我们一边赶路,一边采访、体验沿途的风土人情。做客藏族人家,品尝地道的酥油茶;路遇藏族妇女唱着劳动号子挖掘水渠;过海拔超过5000米的嘉错拉山……这样一个过程主要是让大家增强身体储备,适应高原反应。

  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音符。与我们同行的某些境外媒体的记者哥们儿好像忘记了此行的目的,总想发现点什么体育之外的“新闻”。某记者挑衅性地问一位藏族老人:“你是中国人,还是西藏人?”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住在西藏的中国人!”该记者听后哑然无声。

  28日中午近12时,采访奥运圣火传递珠峰展示活动的中外媒体车队从定日出发,奔赴珠峰大本营。出于环保的考虑,定日到珠峰大本营的道路还是传统的砂石路,大约120公里的距离,我们足足走了4个小时,当然,其间车队也稍作了几次停顿,让大家拍照、休整。

  下午4时,抵达目的地。虽然在途中已经远眺了珠峰的英姿,但真正近距离地仰望珠峰,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近5100米的海拔,也顾不上高原缺氧对身体的伤害,纷纷拿出各类摄影摄像器材,兴奋异常地对着珠峰“狂拍滥摄”。

  珠峰,我来了!我似乎听见你风之细语、雪之轻诉: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快登上我8844的峰顶吧!让东西方文明的火焰交相辉映在这世界之巅!

  体验新闻中心

  绒布新闻中心位于珠峰大本营的大的范围之中,但离传统意义上的登山大本营还有7公里多的路程。为了让中外记者采访本次奥运圣火传递珠峰展示活动,有关方面临时建设了这么一个世界海拔最高的新闻中心。而在4月2日之前,这里虽然有一个永久性的建筑——珠峰宾馆,但条件之艰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一部时通时断的卫星电话,4千瓦的太阳能发电机,只能带动几个灯泡。现在,这里的应急发电车发电量达到360千瓦,中国移动提供了通讯、网络服务,其他设施也基本完善。

  记者们最关心的是上网、发稿。此前,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心存疑虑。但令人欣喜的是,奥运赞助商联想公司在这里建起了信息中心,为记者们提供了十几台电脑上网、发稿,还在登山大本营设立了世界上最高的网吧。技术的保障,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当然,条件还是受限制的,也是由于环保的需要,供电是限时的,每天分三个时段供电,晚上11点停电,信息中心10点半关门,也就是说不能上网、发稿了。记者们虽感遗憾,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克服身体不适的情况,加紧提前写稿、发稿。

  境外记者还是独具优势,7家媒体11个人,不少都携带了先进的卫星发稿设备,光是路透社带来的各种装备就装了满满六七个大箱子。境内记者的装备也不错,但还是略逊一筹,至少有两人的电脑因质量问题或老化而出现故障。

  新闻中心的临时餐厅也值得一书。餐厅虽然不大,但很温馨,墙壁上张贴着五星红旗和北京奥运会会旗,供应的饭菜样式不多,但味道一点也不马虎,据说抽调到这里的厨师在全西藏也算数得着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