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山南地区简介:藏民族由此发源 中国西南边陲重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1日17:07  新浪体育

  山南地区是藏民族的的发祥地,它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地区毗邻,东与林芝地区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山南地面积山南地区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南面与不丹国接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一、山南地区基本概况

  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脉以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北接拉萨,西连日喀则,东与林芝毗邻,南与印度、不丹接壤,幅员面积7.97万平方公里(含中印争议区2.87万平方公里)。全地区下辖12个县,83个乡镇(含一个办事处),595个村(居)委会,共有藏、汉、门巴、珞巴等14个民族,总人口33万。

  山南是藏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猴子变人的动人传说,地区所在地“泽当”,藏语的意思就是猴子玩耍的地方,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等十多个第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藏民族的摇篮。

  山南是一个边境地区。南面的隆子、错那两县与印度,西南的洛扎、浪卡子两县与不丹接壤,边境线长630公里,边境县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30.3%。有全世界人口最小的乡、也是边境一线乡—玉麦乡,人口有26人。1962年中印战争的主战场就在隆子、错那两县境内。

  山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地区共有藏、汉、门巴、珞巴等14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6%。有全国民族人口较少的民族门巴、珞巴族,门巴族有628人,珞巴族有161多人。各民族团结相处,相互杂居。

  山南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性高原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500毫米,湖泊众多,河流交错,土地肥沃,草场丰茂,宜农宜牧,历史上有“藏南谷地”、“西藏粮仓”之称,现在也是西藏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地区有11个县是半农半牧县,1个县是牧业县,现有耕地45万亩,有哲古、羊湖两大草原,农牧业总人口28万,占全地区的85%。

  山南是一个资源丰富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510万千瓦。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虫草、贝母、雪莲等一批享誉世界的名贵药材和马鹿、野驴等一批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20余种,已开采的有铬铁矿、沙金矿、铜矿、锑矿等。全国最大的铬铁矿基地位于山南,已探明的铬铁矿储量600余万吨,约占全国储量一半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有西藏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雅砻风景名胜区,总面积920平方公里,共分7大景区,58个景点,景区内有藏民族遗址20处,藏传佛教文化遗址30多处;有西藏唯一的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山南地区烈士陵园。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40多年来,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山南地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是历史上发展和稳定最好的时期之一。

  ——农牧业方面。1978年以前,山南地区基本处于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状态,1978年以后,中央政府对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增加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促进了农牧民群众的增收、农牧业的增值增效和农牧区的全面进步。2005年全地区共投入农牧业资金1071万元,同比增长28.7%。粮经饲比例由2004年的76∶21∶3调整为66∶25∶9,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奶源、禽类养殖、油菜种植、大蒜种植”四大特色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项目区群众共创收2147.4万元,户均增收3170元,人均增收731元。农牧民劳务输出12.8万人次,劳务收入达2.15亿元,人均创收1660多元。全地区的农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