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法国留学生现场演讲成名人 集会前有人接到威胁电话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08:33  新京报

  - 对话动机

  4月19日,法国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支持北京奥运 反对媒体不公”的集会上,一段约20分钟的流利法语演说,慷慨激昂,让李洹迅速成为中国海外留学生自发爱国行动的一面旗帜。

  “当有些媒体提到,这次圣火传递失败是给中国的一记耳光,当代表着爱与和平的圣火,受到一些专门抗议者的侮辱行径时,我认为这确实是一记耳光,但不是给中国的,而是给中国人民的,给法国人民的,给全世界所有热爱奥运的人民的。”

  这篇题为《不能让祖国受委屈》的演讲词,和李洹的名字一起迅速流传。

  当时集会的情况怎样?他对这样的爱国行动有怎样的理解?4月23日,本报记者通过电话和李洹对话。

  胖胖的身材,眼镜后面是一双细细的眼睛,26岁的留法学生李洹,用慷慨激昂的演讲感动了许动中国人。

  谈起4月19日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支持北京奥运 反对媒体不公”集会上的演讲,他多次强调,表达我们的观点时,一定要理性。

  不实报道给海外华人带来压力

  新京报:某些西方媒体进行不实报道之后,你在法国是什么样的感受?

  李洹(以下简称“李”):非常气愤,当时吃不下饭,还进行网上论战,我们一直深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被侮辱了,是个中国人都会受不了这种事情。

  新京报:你所知道的法国人又是什么态度呢?

  李:虽然法国有一些愿意思考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比较理智,但普通民众只能通过媒体来了解事件。媒体这样报,民众自然相信事实就是这样。

  新京报:不公正的报道对你们的实际处境带来影响了吗?

  李:是的,主要是一个舆论环境的问题。(在国外的)中国人压力很大,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是被人权冷落的人,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新京报:最初的愤怒情绪,后来怎么发展的?

  李:随着事态的发展,我们变得越来越冷静,越客观,对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想去寻找解决方法。

  问题的症结在于,法国民众不了解我们。毕竟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慢慢来沟通,稍微过激的东西就会被排斥。

  就像煲汤一样,法国民众被媒体煲了几十年的汤,我们也可以像煲汤一样慢慢“煲”他们,告诉他们,我们不是这样的,你们需要敞开胸怀来看看。

  我们生气了但要理性表达

  新京报:目前,在法华人都有哪些爱国组织和行为?

  李: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国组织和社团,学生的活动都是自发的。

  新京报:那你是怎么得到集会信息的?

  李:我们有一个法国留学生的网站“revefrance”(战斗在法国),也不知道是谁发起的。当时有人在论坛提议说,在巴黎、伦敦一起举办一个活动,来表达我们的情绪。整个活动基本上是自发的,至于组织就是几个干杂事的人,也没有真正去动员什么人,毕竟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新京报:大家的自发爱国活动是怎样协调的?

  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内部的辩论。到底选择什么方式?骂人、喊话还是唱歌跳舞?还有人说直接去砸。

  而我支持的是一种比较理性的观点:咱们只是去表达我们生气的观点,而且是比较理性的、平静的表达。生气了不一定要大喊大叫,难受了也不一定要痛哭流涕。

  我们生气了,是和谁生气?不是和法国人民生气,而是和不公正报道的法国媒体生气。我们把争执的面想得越小越好,这样我们可能得到的支持就会越广泛。我们一说反西方、反法国、反一大片,没有用。

  新京报:你是怎样被推选为演讲者的?

  李:推选倒也不是,是大家公认的。因为以前我就为反击不公正报道查过大量资料、研究历史、收集信息,还上过法国的电视台和反对方辩论,比较有经验。

  新京报:那份演讲稿是怎样出炉的?

  李:不到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之前写过传单、帖子、辩词,这些都算是稿子的基础吧。

  新京报:集会前,担心过自己的安全吗?

  李:其实也有很多压力的。因为在伦敦的留学生曾经被“藏独”分子威胁过,我们的几个组织者也接到过恐怖威胁电话,又是说枪击又是说爆炸。

  新京报:那你跟父母商量过吗?

  李:我是在集会之后才跟父母说的,他们也是看见国内新闻的报道之后,才知道巴黎集会的事。当时我们正在庆功,父母给我打电话,问我去没去,我说去了,什么事情都没有,让他们别担心。要是早告诉他们,还真不一定能允许我去。

  毕竟我们不在国内,国外什么样的势力都有,而且演讲和接受采访不一样,你站在台上,要是真有人拿枪想怎样的话,你跑都跑不掉。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