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号“北京蛙跳团”回家 记者却成为被采访对象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3:01 北京晚报
回家了,回家了。两周内走过四大洲,经历四季变迁,飞行近百小时,终于能回到北京休整一下了。虽然经过连续飞行,早已患上“恐飞症”,但是,火炬传递采访团的每一个记者无不归心似箭。 北京,原来我们如此深爱着你。 代号“北京蛙跳团” 追随着祥云火炬的脚步,16位来自北京各媒体的记者在两周内足迹遍及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挥别北京最美好的春天,迎来伦敦的冬雪、旧金山的秋风、达累斯萨拉姆湿热的海风以及新德里的炎炎烈日,时空和四季在短暂的两周里迅速交替,以致让人算不清时差,搞不清四季。 祥云火炬全球传递,各路媒体蜂拥而至。为了区别于专机报道组以及国内各媒体派出的单兵作战队伍,我们的采访团代号为“北京蛙跳团”。蛙跳团的记者们特别能战斗,可以连续40小时不睡;可以间隔10个小时进餐;可以每天吃冷盒饭;可以连续转机3次、飞行30余小时;可以下了飞机就立刻按照当地时间工作…… “拎着裤子狂奔” 在达累斯萨拉姆站,被当地民众的热情感动着,“蛙跳团”几位摄影记者全部肩扛摄影器材,在5公里长的火炬传递路线上来来回回地奔跑。文字记者们则举着录音笔,趁着火炬手完成传递、被收集车“收集”前的瞬间采访。齐膝深的积水横在路中,头被汽车后视镜撞到,这些都影响不了记者们记录历史 北京日报摄影记者饶强被达累斯萨拉姆站负责接待的阿姨起了个昵称:“小胖。”不过,出门时还结结实实的“小胖”,经过两周的磨炼之后有点对不起这个称谓了:5公里负重跑,爱出汗的饶强根本顾不上喝水,撑到采访结束上了车,才发现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拎出来一样,并且开始出现了脱水的症状。几天下来,饶强本来合体的裤子变得肥了很多,于是,记者们看到,那个总是冲在火炬传递人群里的高高大大的背影,在狂按快门之余还不时地腾出一只手来,迅速地拎一拎裤子。 “怎么感觉不到是在国外呢” 一路上遇到不少当地媒体的记者,当他们听说“蛙跳团”随着火炬走遍全球时,无不发出羡慕的赞叹声。不过,对于16位蛙跳记者来说,每个城市的印象基本只能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从接待人员的介绍中获得,而停留时间最长的,除了火炬传递现场就是4个城市的4家酒店。在新德里酒店,那天,又一次收拾箱子的记者小徐突然说:“我怎么感觉不到是在国外呢?” 记者成为被采访对象 两周时间里,记者们一次次被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一次次含着热泪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一次次随着游行群众高喊“DALAI,LIAR!(达赖,撒谎者)”,对“藏独”怒目而视。在采访现场,蛙跳团的记者也时常被外国记者当作采访对象。“奥运火炬是神圣的,是属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政治,离奥运火炬远一些!”那天,面对印度媒体的镜头,我们的记者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些话。除了利用手中的笔,让我们为北京奥运多做些、再多做些吧! 期待第二次上路 经过短暂的3天停留,北京蛙跳团还将第二次踏上征程,采访堪培拉及首尔站的火炬传递。我们在心里期盼着,让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下面的几站里远离奥运火炬,让更多民众能够分享奥运火炬所带来的祥和及欢乐。(特派记者 廖雁)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