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革命圣地西柏坡见证历史 普通山村农舍成就伟业(3)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18:43  新浪体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任弼时同志旧居

  这座小院的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二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南房两间是工作人员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来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之一。从一九二0年他十六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一九五0年四十六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以后虽被营救出狱,但他的身体却因此受到了严重摧残。

  任弼时同志抱病坚持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一九四八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表现了他战胜困难的顽强斗志。

  在西柏坡期间,他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抱病参与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任弼时同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室内的一些文物体现了他的这种革命精神。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室内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任弼时同志一生孜孜不倦地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就是在战争环境中,也从不间断。桌上放着他的一个长条图章,凡他读过的书都盖有这个图章。任弼时同志长期做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对青年循循善诱,是青年最亲密的导师。他一生为革命奋斗的历史,永远值得青年们学习。

  西柏坡期间,他曾为小儿子任远远写下了:“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的字样,这不仅是任弼时同志对儿子的启迪和要求,同时,也是青少年应该永远牢记的。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任弼时同志参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董必武同志旧居

  一九四七年五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作委员会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董必武同志做为我党的领导人之一,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的桌上经常放着笔墨纸砚,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里,董老还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

  董老的生活非常简朴,睡的是农家土坑,用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勤奋工作,并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在西柏坡时,何莲芝同志经常纺线、织毛衣,为机关修建房屋筛沙子,和董老一起纳鞋底儿。炕上的纺车,就是何莲同志纺线用的。当年,董老曾跟何莲芝同志学纺线,由于初学,左右手总协调不好,纺出的线粗细不匀。董老看着夫人熟练优美的纺线动作,深有感触地吟道:“捻线巴掌握手拳,看时容易做时难”。经过努力,董老终于学会了纺线。一九七八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坑,深情地摇起当年的纺车,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岁月。

  董老夫妇非常关心群众疾苦。有一次,西柏坡村一位农民的孩子病的奄奄一息,家人看着孩子没救了,但又舍不得扔掉,就放在了碾子上,董老夫妇知道后,立刻叫人把孩子抱到了机关卫生所,经过抢救,终于使这个小孩转危为安。现在,这个小孩仍然健在,西柏坡一带的群众每当提起这件事来,都无不为之感动。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八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