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日报:向世界播撒和谐之光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10:23 北京日报
从古丝绸之路重镇阿拉木图到横跨亚欧大陆的伊斯坦布尔,从“英雄之城”圣彼得堡到“浪漫之都”巴黎,从自由奔放的南美高原到热情似火的非洲海岸……经过半个月的星夜兼程,北京奥运圣火已在四大洲的九个城市铭刻下深深的足迹。 点燃一路激情,播撒和谐之光。奥运圣火所到之处,世界目光为之聚焦,当地的万千民众为之欢呼雀跃;奥运圣火也将其承载的和平与友谊、希望与梦想一路播撒,让世界共同见证奥林匹克的不朽精神和中国人民发出的真情、友好的呼唤。 奥运圣火走过“和谐之旅” 北京奥运圣火4月1日从北京启程,至今已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和非洲的九个城市顺利完成“和谐之旅”。圣火在途经的每个国家和城市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也受到热爱和平与友谊的人们的欢呼呐喊和热情追捧。 无论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哈萨克斯坦,还是遥远的南美国度阿根廷,无论是华人聚集的旧金山,还是阿拉伯古城马斯喀特,都被奥运圣火的纽带紧紧相连;超越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荣光和理想。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担任了阿拉木图圣火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这位68岁的总统说:“在全世界的见证下,多民族的哈萨克斯坦向奥运圣火献上了自己的祝福,哈萨克斯坦为此感到自豪。感谢中国的友好情谊,北京奥运会将开启二十一世纪全球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里程。” 从坦桑尼亚走出的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拜朱卡出任达累斯萨拉姆站的最后一名火炬手,她说:“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这是坦桑尼亚、非洲和整个世界团结在一起的时刻。” 在巴黎起跑仪式现场,前法国总理拉法兰对记者说:“奥运会火炬接力让全世界都沐浴在奥林匹克理想的光辉下。奥运会是各国运动员促进交流、友谊的盛会,我们彼此之间存在异同,奥运会能让我们进一步求同存异。” 圣火传递成各国人民的盛大节日 奥运圣火传递聚焦了世界的目光,点燃了途经城市人民的激情。圣火传递既是一次隆重的盛典,也是当地民众盼望已久的盛大节日,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都尽情享受奥运圣火带来的欢乐与和谐。 阿拉木图是圣火境外传递的第一站,4月1日传递当天,20多万阿拉木图市民身着节日盛装自发走上街头,夹道欢迎北京奥运圣火,到处都是欢乐的笑脸、歌舞的人群。 在圣彼得堡,奥运圣火的到来让这座古老的城市迸发出空前的热情。70万人涌上大街小巷,舞动彩旗热烈欢迎圣火的到来,他们中有拄着拐杖的老人、骑在父亲肩头的孩子、手挽手的情侣。 在伦敦,飘舞的雪花没有阻挡人们对奥运圣火的热情,一千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冒雪参加了传递启动仪式,伦敦艺术家们在飞舞的雪花中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奥运圣火点燃了“探戈之都”的火热激情,数十万欢乐的人们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打出各种各样欢迎奥运圣火的旗帜,整个城市陷入节日的狂欢中。一位市民激动地说:“我们只想庆祝这个神圣的时刻,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复杂。自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夺冠以来,我们已经太长时间没有经历这样的快乐了。” 在达累斯萨拉姆进行火炬传递,是奥运圣火历史上首次抵达东非地区。在传递过程中,数万热情的坦桑尼亚人走上街头,他们的脸上带着非洲人民特有的灿烂笑容。除了街道两旁围观的群众外,火炬手后面始终跟随着一个“长尾巴”。遇到积水,有的人干脆脱掉鞋袜,趟水过去,然后也顾不上穿鞋,赤脚前进。 在各个传递城市,当地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传递形式,在表达他们兴奋之情的同时,很好地展示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在阿拉木图,火炬传递采取了滑雪、骑马、摩托车等多种形式;在伊斯坦布尔,奥运圣火乘游船两次跨越欧亚大陆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伦敦,火炬手还骑上自行车、乘坐双层巴士并乘坐水警快艇进行特色传递。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