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圣火采集现场三个没想到 天公作美感受国人骄傲(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03:50  海峡都市报

  □现场直击

  今天,没想到……

  特派记者 王敏

  奥运媒体联盟奥林匹亚24日专电 当那团期待许久的火焰在奥林匹亚圣地的赫拉神殿前采到;当女祭司捧着圣火从古奥运会竞技场的土坡上缓缓走来;当单膝跪倒的亚历山大手中祥云火炬被引燃;当观礼台上的上万名中国人情不自禁喊出“中国万岁”……全北京、全中国、全世界,应该都听到了,这从奥林匹克心脏传来的强有力的心跳声!奥运圣火,在这一刻点亮了整个世界。

  天公作美

  没想到阳光如此灿烂

  到希腊转眼五天了,天天都在为天气担心。出人意料的连阴天,让人无法不为奥运会圣火的顺利采集捏一把汗。尽管使用备用火在奥林匹克取火历史上算不上什么意外,但不能现场采集到太阳神阿波罗送来的圣火,总让人感觉有点遗憾。

  天公作美,早上一睁眼,首先看到的是白得有点透明的晨光;乘车赶往奥林匹亚小镇,一路相伴的是久违了的灿烂阳光。心中自然没有了阴影,走向奥林匹亚遗址的脚步,看上去个个都是那么轻快。

  与昨天最后一次彩排时相比,今天的安保警力至少增加了一倍,安检措施也比昨天严格了很多,每个人都要过关,都要进行全身安检。不过,尽管有些繁忙,但按部就班工作着的这些看上去很严肃的警察,在你过关后却总能及时送上一个友好的微笑,叫人看了,就像穿透路边橄榄树叶洒到身上的阳光那样温暖。

  人潮涌动

  没想到观众来了这么多

  奥林匹亚是个大省,但奥林匹亚遗址所在地奥林匹亚小镇只不过是个自然村,小镇只有一条街道,如果愿意的话,20分钟就能绕整个小镇一周。其实,说它是个旅游景点也许更合适些。

  当地时间早上8时40分我们进入取圣火的奥林匹亚遗址公园内时,没碰到几个人。当我们到达记者席时,现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调试机器,对面看台上还没有观众。当时我们同行的几个人还在议论:今天到场的观众会不会到1000人?毕竟,当地常住人口太少了,而中国人聚居的雅典,却在370公里外。

  一个小时后,观众开始陆陆续续地涌进场内,到达看台位置。随着取火时间的临近,观众越来越多,三三两两的人流慢慢变成成群结队的人潮,先是一队队黑眼睛黑头发统一服装的中国人,接着是黄头发白皮肤个性十足的希腊人,最后人潮聚集到一块,汇成了上万人的人海。西面整个看台,站满了满脸期待的人们。一位在希腊生活多年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就这阵势,奥林匹亚小镇应该是全部出动,希腊的华人也差不多到齐了。

  火炬点燃

  没想到仪式如此震撼人心

  想到了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仪式会古朴典雅、美轮美奂,但没想到会如此震撼人心。

  古竞技场内,工作人员临时排上了十多排的折叠椅子,那是为各界政要和奥运会赞助商以及名人们准备的。在规定的奥运会取火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来了;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了;我们前两天先后采访过的雅典省省长、希腊旅游部长和文化部长来了;中国方面来迎接圣火的贵宾来了;希腊总理和总统都来了。掌声、欢呼声,中国人和希腊人异口同声。

  从现场主持人,到中国和希腊领导人,他们的语气中都充满了对奥运会的期待。现场婉转的笛声和激越的鼓磬声,犹如仙乐,悠扬中穿透一切,激荡得人热血沸腾。当祭司们跳完一整套透着厚重与优雅的舞蹈,取火的女祭司玛利亚·娜芙普利都将圣火点燃第一棒火炬传递给亚历山大后,刚刚还屏住呼吸的现场人群发出震动天地的欢呼声,这一刻,相信全世界也都在欢呼。

  点火仪式结束,玛利亚·娜芙普利都牵着带来橄榄枝的小天使转身走向古竞技场看台最高处,亚历山大高擎祥云火炬,跑到竞技场内——两千多年前,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在这个场地进行的——迎接他的,是全场雷鸣般的欢呼声。从这一刻起,北京奥运会圣火开始了它传遍世界五大洲的历程。

  今天是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的日子。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也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揭开北京奥运会的序幕,奥运会火炬连接着所有运动员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连接着我们所有相信奥林匹克主义和体育精神的人们。火炬将以它的魅力团结人类,促进和谐。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首先,我们对希腊总统和总理阁下参加这个仪式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充分显示了希腊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感谢希腊人民和政府给予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在奥林匹克圣火的引领下,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实现13亿中国人民真诚的希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祝愿奥林匹克圣火永远点燃在人民的心中,永远照亮人类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航程!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