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奥运梦想父子传递 那忠老人小儿子报名参加火炬传递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11:09  竞报

  在北京奥运会的中心区——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许许多多普通百姓的生活因为奥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洼里乡的2000多户村民就整体搬迁出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家园。“那家”父子的故事其实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

  那忠,是原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现更名为奥运村地区办事处)洼边村的一个普通老农民。2004年老爷子73岁去世时,给5个儿女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雅典奥运会全球火炬传递的火炬。那是老爷子做奥运火炬手的见证。“这是他一生最骄傲的事情。”小儿子那和利说。

  在决定全村大搬家,给奥林匹克公园腾地的时候,那忠带头搬出了那家生活了17代的洼边村;成为最年迈的奥运火炬手后,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在自己家地面上盖起的奥运场馆里看一看奥运会,再传一次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但是,老爷子的奥运心愿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变成了最大的遗憾。他只能把这段奥运缘分传给他的儿子、孙子,还有洼里乡已经搬迁了的几千户村民……

  现在那和利已经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我父亲去世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但是现在这已经成了遗憾,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替他老人家完成心愿。”

  我们第一个搬走

  “我们这是支持国家工程,何况还是好不容易盼来的奥运会。”

  2002年9月14日,那忠搬离了原洼里乡的老房子。那家,这个洼边村的大家族祖祖辈辈17代就生活在这里,而他们家的老房子已住过5代人。

  很巧合的是,一直在自己做生意的那和利在2001年7月13日那天下午,经过村民的无记名投票,当选为洼边村十四大队队长。当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成功的消息一出来,我当时就感觉我这个队长当不长了。”早就听到各种传闻的那和利知道,申奥成功了,他们这里的奥运规划用地就要兑现了。那他这个农村大队长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果然,那和利马上就面临了“当家人”的第一次大抉择。洼边村接到通知要全村拆迁。起初因为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还没有接到具体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不少村民不愿意搬迁。于是,做过村里老支书的那忠让儿子告诉村民,他们一家做表率,第一个迁出洼边村。“我们这是支持国家工程,何况还是好不容易盼来的奥运会。”不到两个月,全村500多户全部顺利搬迁。最终,整个洼里乡2745户群众全部顺利搬迁。

  拆迁的那天,那忠还是像往常一样,拎了桶水,给那个已经爬满了那家房子墙壁、屋顶的爬山虎洒了遍水。

  “奥运老人”的遗憾

  “一定要活到2008年,亲眼看北京举办奥运会。”

  “一定要活到2008年,亲眼看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是搬离祖宅后那忠最常念叨的一句话。2002年7月13日,为纪念申奥成功一周年,中央电视台在空中拍摄规划中的奥运场馆用地,特意把那忠请上热气球,老人激动地到处指给记者看,那些他记忆中的地方,还有他那个爬满爬山虎的家。

  由于住惯了平房,搬迁后,那忠没有搬进儿子用拆迁款在附近买的楼房,而是到相邻的昌平郊区租了一户农家院的三间平房。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只要身体允许,有时他一早就从昌平住地出发,换乘三次公交车,回到洼里看奥运工程建设。老人在工地周围转悠,一转就是大半天。“他经常问我们这是干啥用的,那是干啥用的。”那和利说,父亲对工地上的一丁点儿变化都充满了好奇。

  2004年3月18日,那忠成了“奥运名人”。经过重重选拔,那忠成为148名雅典奥运会中国区火炬接力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了跑好自己那一棒,老人锻炼了两个多月,每天手举空酒瓶当火炬,反复地练习跑步,甚至破例在传递那天没有喝酒,要知道,酒可是他一辈子每顿饭必须要有的。

  2004年6月9日,手举雅典奥运火炬的那忠稳稳地跑过自己曾经的“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奥运场馆建设工地。“这成了他逢人便讲的话题。”那和利说。

  然而,“奥运老人”最终未能等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天。在参加火炬接力几个月后,2004年10月19日,那忠因心脏病突发而离开了人世。没能看到北京奥运会成了他永生的遗憾。

  我们与奥运同行

  “这就是一段历史啊,洼里乡的又一段历史。很幸运,我们成了见证人。”

  44岁的那和利现在是北京新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商贸分公司的经理。这个农民出身的经理每天穿着整齐的工作制服,负责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里的服务区,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相当大一部分就是当年他在洼边村村委会工作时的村民。“我们现在都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了。”按照先前的补偿安置协议,那和利所在的原十四大队除了退休和自愿出去择业的人外,余下的824人全部被安置到奥运工程承建公司新奥集团下属的各个部门。“现在和别人聊天,一说起我在奥运工地上班,别人都特羡慕。”他是这里2万多工程建设者的“后勤大管家”,那和利很满意这份工作,他处处为工地建设者着想,为他们办了平价超市、医院、露天放映、图书室、大食堂,满足他们业余生活的需要。现在奥林匹克公园南区的绿化管理也成了他的工作。“我还要继续学习,毕竟我现在做的是大型企业的管理工作,不能沿用以前管农民的生产队管理模式。”

  现在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那和利,还有那家祖辈生存的洼里乡。奥运工地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奥运场馆已经找不到原来洼里乡的影子了。“这就是一段历史啊,洼里乡的又一段历史啊。很幸运,我们成了见证人。”那和利说。“就像我的办公室,换了好几个地方了,”那和利笑着说,“有的建成绿化带,有的建成停车场,这不就是奥运见证 吗?”(竞报记者薛丽娟)

  那忠父子的奥运缘

  2001年,那和利当选为洼边村十四大队队长。当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2002年,为了给奥运工程让路,那忠一家带头搬离了原洼里乡的老房子。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区火炬接力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个,73岁的那忠老人手举火炬跑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

  2007年,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那和利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