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刘敬民等答问:全面排练开幕式 火炬登珠峰有保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11:27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 记者郑娜报道: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奥运”。刘敬民、崔大林、张景安、张艺谋、邓亚萍5位委员出席记者招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开幕式转入全面排练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向记者透露,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已经转入全面排练,在50多分钟的文艺表演尾声,将会在瞬间展示万张五大洲孩子的笑脸,借此表达对人类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希望。在开幕式上,自己喜欢的中国红肯定是要用的,但是开幕式表演很难只用一个颜色,应该是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

  张艺谋还说,50多分钟的表演想把五千年的文化信息全部传递出去肯定不可能,主要是从人性、感性的点切入,表达全世界共通的情感,不仅让外国年轻人看懂,也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但是,由于每个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工作人员都要签署国际奥委会的保密协议,也为了在那一天给全世界和全体观众一个惊喜,很多大家关心的细节比如点火仪式,现在还不能透露太多。

  至于说到天气,张艺谋表示现在有很多应急预案,包括小雨、中雨甚至大暴雨怎么办都有预案。首先当然希望有一个好天气。其次,预案中还是希望在不好的天气下把整个仪式和表演都表现出来。如果下雨,为了安全,空中的部分可能就要取消。不过一定是保证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

  目标绝不单单是拿金牌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全国人民都热切盼望中国的体育健儿能在奥运会中取得好成绩。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也是全体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的一个责任。但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从来没有说要拿金牌总数第一。因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与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当一些项目,还比较落后。

  他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目标绝不单单是为了拿金牌,而是有一个综合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包括4个方面:首先,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中华体育精神,用中国运动员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来展示国家形象。第二,努力发挥竞技水平,争取好的成绩,为国争光。第三,通过奥运会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友好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在世界的发展。第四,通过奥运会的赛场表现,激发全国人民更高的体育热情,使得更多的人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之中。同时,也带动体育产业和其他体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奥运村会有中国特色

  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介绍,建设奥运村的设计都是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从房间的面积,提供的服务,具备的功能等硬件方面看,北京奥运村和以往奥运村没有更多的区别。但是,奥运村里将会设置一些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特别是人文关怀和人文奥运方面,会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邓亚萍还介绍,奥运村分成3个区域,一个是居住区,一个是国际区,一个是运行区。居住区是给运动员、代表团官员居住的地方。国际区是让更多的人休息活动的地方。运行区就是具体操作部门运行的地方。在国际区,媒体记者可以通过申请对运动员进行采访。

  她强调,这次奥运村可以说是最为便捷的奥运村。跟以往相比,奥运村离主会场——鸟巢,在5公里以内肯定可以到达。一般来讲,走路就可以到达主会场。这在近两届奥运会里是最近的一个,也可以说是最便捷的一个。

  安保采取五方面措施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北京奥组委非常重视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一共采取了5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成立了国家一级的安保组织。由国家公安部、安全部、武装部队等组建了国家一级安保指挥机构,并做了具体部署。第二,做了关于安保的总体规划和运行方案。对于在奥运会期间可能遇到的安保的各种问题,都做了周密的计划。第三,加强了和国际安保组织的沟通、协调。前不久,国际刑警组织到北京奥组委考察,他们对北京奥组委的安保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第四,把安保工作和场馆建设、运行紧密结合起来。第五,加强了对安保人员和整体工作人员的安保教育和培训。包括机场也采取了措施,正逐步投入使用的首都机场新的航站楼在安保上也做了充分准备。

  刘敬民说,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奥运会的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火炬登珠峰能够保障

  负责科技奥运专刊宣传工作、奥科委官方网站等工作的张景安说,根据奥运的科技需求,1209个攻关项目已基本完成。科技奥运在场馆建设、生态环境、网络信息、食品安全和赛事组织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他表示,火炬登珠峰遇到3个“相当难”:第一,风相当大;第二,相当缺氧;第三,相当冷。但是科研人员经过多次试验能够保障上珠峰,而且能够保证奥运火炬熊熊燃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